常州經開區:“三治”融合 畫好社會治理“同心圓”
發布時間: 2022-05-06 文章來源: 江蘇學習強國平臺 作者: 王萌睿 張可馨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常州經開區戚墅堰街道下轄的7個社區老舊小區多,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30%。對此,戚墅堰街道積極探索智治、自治、共治“三治融合”體系,通過數據融匯、力量融聚、資源融通,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自主、方便、健康,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活力。
智治,讓養老變“享老”
走進戚墅堰街道綜合指揮中心,映入眼簾的是“智能社區”平臺大屏幕。大屏另一頭,連接的是街道為80歲以上獨居老人安裝的200多套智能水表、門磁和煙感設備。屏幕中間的地圖上,顯示著高齡獨居老人所在的位置。
“一旦智能設備監測到獨居老人用水異常、24小時未出門等情況,平臺就會同步推送預警信息。中心的值班人員只要點開預警信息,就可迅速了解老人的基本信息,并通知網格員和民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形成了設備監管、平臺預警、中心調度、網格關愛的運行模式。”戚墅堰街道黨政辦副主任、指揮中心副主任王萌睿介紹。
今年,戚墅堰街道將在東方社區試點打造以智慧、康養、文明為主題的新型社區,建立社區指揮中心,設置康養體驗、便民服務、黨群共享、指揮中心等功能區,打造“智慧+”管理模式。“我們還打算在東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24小時智能藥房和康養體驗區,讓老年人購買常用藥物更加便捷,享受醫療問診、中醫理療等服務。”王萌睿說。
為豐富老年人的生活,街道還將引入“智慧電視”,讓老年人在看電視的同時,了解街道風采、便民服務、安全課堂、疫情防控等模塊內容,培養智慧生活思維,引導他們共同參與社會治理。
自治,“金點子”釋放主人翁能量
“我的父親將近90歲了,由于身體原因,一周要跑三次醫院,小區原來沒有電梯,我們都是背著他上上下下,現在電梯裝好了,出行也方便多了。”近日,家住戚墅堰街道圩墩社區圩墩新村小區的居民施惠玉欣喜地說。居民如愿實現電梯夢、生活環境逐步提升、基礎設施日漸完善,除了政府政策有效發力,更有居民自治的一份力。
去年起,戚墅堰街道開展“幸福741,治理36計”社會治理“金點子”征集活動,讓居民真正參與社區治理,全年共收集42個“金點子”。“居民可以發送電子郵件到指定郵箱,不會使用手機、電腦的老年人,也可手寫后送至街道綜合指揮中心或者就近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部分‘金點子’都由老年人提出,涉及校園安全、道路清潔、非機動車停放等各種社會治理問題。”王萌睿告訴記者,目前,街道已對所有“金點子”進行評估,并給予獎勵。
“小區里部分健身器材油漆脫落、腐蝕生銹,希望街道能聯系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家住花溪社區的退休老黨員鄒穩根在“金點子”建議表中寫道。今年,鄒穩根已向街道提交了9份“金點子”建議表,里面詳細列出了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配上拍攝的圖片,并給出了建議。
通過“金點子”征集活動,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被激發出來。接下來,“金點子”征集活動將繼續圍繞環境整治、矛盾調解、鄰里照料、平安維護、文化服務等方面,使居民自治釋放出更大能量。
共治,同心守護“幸福741”
社會治理中,發揮好志愿者和愛心組織的力量,就會事半功倍。4月21日,戚墅堰街道“同心聯盟”正式啟動,構建積分激勵體系,吸納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江蘇廣電、德藝家電等首批12家愛心商家,涵蓋醫、食、藥、用等領域,用“禮遇優待”回饋志愿服務,構建了“黨建引領+愛心聯盟+志愿服務”的社會治理模式。
“我們將重點打造‘741志愿兵團’,組建紅色領航、陽光幫扶、文藝惠民、便民勤務、特戰沖鋒、鐵騎救援、法安護航7支先鋒隊伍。”王萌睿告訴記者,目前,街道已下發210張“同心卡”,志愿者憑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領取相應的積分,攢夠一定的積分即可向愛心商家兌換獎品或服務。
目前,街道正在搭建“同心聯盟”志愿服務平臺,通過平臺掃描“同心卡”上的二維碼,就能生成志愿者信息、發布志愿活動、查看積分兌換記錄和排名等。后期,平臺將在“戚事一網通”小程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