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泄露了我的車輛檔案信息?
發布時間: 2022-03-22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作者: 劉正永 裴潔 李超
2019年9月3日,家住江蘇省宜興市的陸女士報案稱,最近一段時間,她頻繁接到廣東、北京等地的小額貸款公司電話,讓她不勝其煩。
陸女士納悶:自己從未跟那些小額貸款公司借過錢,他們怎么知道自己的電話號碼?她懷疑個人信息被泄露了,趕緊報警。
警方接到報案后,同日立案偵查,經過追蹤很快鎖定山東萊蕪一個名叫李某的男子涉嫌倒賣車輛檔案信息。
承辦檢察官審閱案卷后發現,44名犯罪嫌疑人形成一條以微信聯系、買賣車輛檔案信息的黑灰產業鏈,涉案金額70余萬元,而涉案7名輔警是信息泄露源頭之一。
2022年3月18日,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檢察院收到公安部督辦的李某等41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判決書。至此,這個涉及13個省、耗時兩年半的案件終于“塵埃落定”。
2019年10月,警方根據線索赴山東萊蕪李某工作的眼鏡店實施抓捕。然而李某并未使用自己的真名,逃脫了警方第一次抓捕。聞到風聲的李某刪除了手機內犯罪信息,后警方雖將其抓捕,但相關證據已銷毀,案件偵破一時陷入瓶頸。
1個月后,公安機關邀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承辦檢察官發現李某手機聊天內容雖已清理,但仍有大量陌生人微信轉賬記錄。
聯席會議上,承辦檢察官向公安機關提出建議:微信好友、聊天記錄可以刪除,轉賬記錄卻刪不掉,陌生人絕不會無緣無故轉賬給李某,可以從這些轉賬記錄著手進一步偵查。
最終,公安機關以此為突破口,“撬開”李某的嘴,案件取得突破性進展。
原來,李某是做抵押車生意的。因生意需要,他加了眾多二手車、抵押車微信群。進群后,他發現群里不僅交流生意,更有不少人通過買賣車輛檔案信息賺錢。
經打聽,一條信息價值55到75元不等。這讓李某心動不已:“這錢賺得太輕松,無異于天上掉餡餅?!?/p>
于是,李某干起了二手車車檔買賣。這生意上手快,每天查檔時,上家在微信上發一個“開”字提醒他。收到上家提醒后,他就去群里發查車輛檔案廣告。
每次一發廣告,很快會有下家加他微信私聊,并將需要查詢車牌號碼發給他,李某再把車牌信息發給上家。
用不了多久,上家把查到的信息,包含車輛基本信息、車輛所有人信息以及車輛抵押、查封信息,通過微信發給李某,李某再把信息發給下家。
等上家微信發“?!?,表示查檔結束,李某跟上家結算查檔費用。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短短2個月,李某通過買賣車輛檔案信息,獲利3.4萬余元。
隨著案件辦理,警方由點帶面,找出了本案上下游,隨后奔赴遼寧、吉林、四川、廣東等13個省抓獲涉案人員44人。
檢察官審查案卷
2020年7月17日,案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審閱案卷后發現,44名犯罪嫌疑人形成一條以微信聯系、買賣車輛檔案信息的黑灰產業鏈,涉案金額70余萬元,而涉案7名輔警是信息泄露源頭之一。
輔警孫某供述:利用工作之便,用民警數字證書進入公安系統查詢車輛檔案信息,并從中收取每條20-50元不等費用。
2020年10月30日,經檢察院審查后認定,犯罪嫌疑人孫某等42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信息,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朱某、陳某兩人因犯罪情節輕微,作不起訴決定。
庭審現場
近日,法院通過兩次開庭審理,全部采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除脫逃的張某外,孫某等41名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至拘役二個月不等刑期,并處罰金。
目前,警方已對犯罪嫌疑人張某進行追逃。(文中人名均為化名)